【语文】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思乡曲——余光中《乡愁》一诗赏析
专辑:含蓄的网名
【精彩段落】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文章导读】
1971年,思乡情切的余光中在台湾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他作为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精读感悟】
乡愁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对故土眷恋的绵长柔情,是漂泊浪子对家乡热爱的赤子之情,一直是文人笔下历史常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经典的诗句无不抒发着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忧愁和苦闷的情绪。但,乡愁是抽象的,也许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绪,而且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更无从得知这种心绪。如果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的意象来表现,那这种情怀就形象可感了。《乡愁》一诗巧妙地提炼了4个意象,不仅传情达意,而且含蓄(xù)蕴藉(jiè),是一首韵味悠长,音调动人的思乡曲。
《乡愁》的高明之处,在于意象丰富而且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作者笔下的乡愁是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是分隔了母子的一方坟墓,最后升华为一湾浅浅的海峡。通俗而浅显的比喻,将无形之乡愁化为有形可感之物,作者紧紧抓住这些单纯而丰富的意象的特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作者的愁。余先生心中“乡愁”有着不同的层次,先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再是与相约一生共白头的新娘分别,那乡愁是淡淡的别离哀怨和似水的柔情;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阴阳永隔,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那乡愁是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的乡愁由浅入深最后上升为国愁,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超凡的想像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深深地触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浓浓的感情,一字一句,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唤起他们埋藏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诗人的乡愁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这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全诗共4节。每节4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又富有变化之美。采用复沓(tà)手法,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4次重复,使诗歌内容递进,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达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4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dié)词都出现在每行同一位置,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而且更深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思念的感情。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既能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又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本诗结构严谨,分4个小节,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词穿起了全诗,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周围人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