玦月残
玦月残
艺术的力量
记得我读完最后一段文子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半了,彻夜未眠。我的心好像和主人公一样经历了久远的跋涉,在爱恨交织中残喘。我也仿佛是他们的送葬者,虔诚地跪倒在真主的面前。
闭目,一幕幕场景在我的脑海浮现。我看见那个风尘仆仆的老人领着个步履阑珊的小孩叩响博雅宅的大门。看见那个安守本分的琢玉匠人在油灯下目不转睛地雕刻宝船。看见那个誉满京华的玉王和漂泊他乡的冰雨在苦难中心心相惜。看见那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在湖光塔影下捧卷清读的身影。看见那个文质彬彬的才子佳人对待爱情那种忠贞不二的眼神。看见那个饱受风雨依然如旧的四合院紧闭的大门。看见那个浮萍半生的老人面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时的悲情。
这是部很费心力的小说,她讲述了一个小宅里三代人的爱恨纠葛。这是部很神秘的著作,她给回族人民披上了宗教的大衣。这是部很厚重的作品,她记录了那个霍乱年代下沉睡的历史。这是部很唯美的文学,她用悲情阐释了艺术的魔力。冰心为此书作许,称为一本奇书。刘白羽先生评论说,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这部作品从诞生那刻起就注入了永存的生命力,她摘得了矛盾文学奖的桂冠并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文学作品。
霍达在自序中说“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希望读者也得到这样的享受”。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真的得到了这种享受,被那种虔诚的信仰所折服,为那种至真的亲情所感染,被那种纯洁的爱情所打动。霍先生说: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冶炼,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我相信只有懂得苦难的人才会有非凡的境界,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显得宠辱不惊。
通篇布局采用穿插倒叙的手法,讲述两个年代的故事。一章“玉”一章“月”,看似散乱却又不失条理。合卷想来,“玉”的部分,以韩子奇的生活轨迹为主线,“月”的部分以韩新月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原本平行的两条线最终交汇到一起,整个故事也进入到高潮阶段。其实也不能将两条线分的太清,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脉络。
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欲说还掩的神秘吸引着我急切的读下去。其实在我看到新月床头的照片时我就隐隐觉得梁君壁可能不是她的生身母亲,可是又不敢肯定,也怀疑过新月是姑妈的女儿。直到看到玉儿和韩子奇漂留英国才肯定了新月的母亲是谁。我认为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混合体,她反应和映照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留恋。悲情的基调贯穿始末,却也有欢快的节奏。我不禁把这里的人物和《红楼梦》中的相比。新月的性格里有五分的林黛玉和五分的薛宝钗,生性柔弱多愁善感。玉儿和壁儿同韩子奇的纠葛也如红楼,只不过韩子奇的性格恰恰和贾宝玉相反。
艺术的魅力往往让人叫绝,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和感知美的心灵!
相关推荐: 关于岁月沧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