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院史人物(余文光外科学家)
大家好,今天小Q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余文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余文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院史人物
余文光,这位1901年出生的外科专家和教授,出生于福建莆田,是福建省首位引进并革新毕氏Ⅱ式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医生。他在解放后将这一手术普及到浙江省,并在胰头癌和脾肾分流手术等领域做出了贡献。他还对动脉修补物(人造血管)的研究有所建树,是浙江最早使用丝织oylon血管治疗肿瘤患者的人之一。1982年,余文光在杭州逝世,享年82岁。
华实,英国苏格兰人,清光绪年间来华,曾任圣教医院外科医师,后任圣路加医院院长。他不仅推动了医院外科发展,还资助扩建病房、购置田地,并设立了产科和护士助产学校。华实还积极参与红十字会工作,为莆田地区的公益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民国十四年,他返回英国,莆田各界为纪念他,建立了“华实产科院”。
陈宠耀,1913年出生的主任医师,是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专家。他在医学领域成果显著,如首次报道蚕豆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推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986年,他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先进会员,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地方级荣誉。2002年,陈宠耀逝世,享年89岁。
陈国熙,1915年出生于莆田,外科学家和教授。他在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圣路加医院担任重要职务,包括代理院长和福建医学院的副院长等。他的职业生涯中,积极参与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直至退休。
扩展资料
二、余文光外科学家
余文光,1901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梅峰街(原半门街),祖籍宁德,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幼年就读于城内进群小学,14岁赴香港圣·斯特芬学院学习英语,随后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深造,于1923年毕业。1924年,他进一步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公共卫生学,1926年回国后在圣路加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并在1932年二次赴英攻读F·R·C·S学位,1933年底回国后担任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1937年至1949年间,他辗转杭州广济医院和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担任外科主任、副院长、代院长及院长等职务,并在医学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浙江省医学会理事长和外科分会理事长,以及浙江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
余文光在医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是中国首位引入并推广毕氏Ⅱ式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医生,解放后又在浙江省普及了这一手术。他也是中国最早实施whipple氏手术法治疗胰头癌的医师,并创造性地将脾肾分流手术用于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此外,他在实验外科领域是动脉修补物(人造血管)研究的先驱之一,在浙江,他成功利用丝织oylon血管拯救了一位腹股沟部巨大肿瘤患者,避免了截肢的命运。
余文光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教育,直至1982年12月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82岁,他的医学贡献将永远铭记在福建省乃至中国医学史上。[1]
到此,以上就是小Q对于余文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文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