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平的收徒事件(武利平从艺经历)【内蒙古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戏剧家武利平的收徒事件】
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利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武利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武利平的收徒事件
2007年6月24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初十日,晚:武利平收徒暨其母张秀兰从艺5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由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内蒙古二人台学会,凉城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武利平收徒暨其母张秀兰从艺55周年纪念活动,在内蒙古文化大厦剧场举行。武利平新收的谢峰、郭文华、王占昕、张金龙等9名弟子分别来自于河北、山西和自治区各盟市,是三省区有名的二人台演员,他们在拜师仪式上精心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戏。张秀兰等人表演了传统晋剧《算粮登殿》。
二、武利平从艺经历
武利平在长达20多年的表演艺术生涯中,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荣誉和成就。他的表演作品《摘花椒》在1989年的华北三省二人台大奖赛中荣获特等奖,而小品《喜上喜》和《卖油》分别在1993年和1996年的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斩获优秀表演奖。在电视剧领域,他出演了《武则天》、《李德林》、《逃之恋》等多部作品,其中《武则天》中的大太监王福来和《水浒传》中的李虞侯角色尤其受到认可,甚至在《英雄无泪》中扮演的七品县令荣雨田和《大人物李德林》中的李德林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武利平的演艺生涯中,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知名栏目中亮相,如“综艺大观”和“曲苑杂坛”,他的小品作品如《乌力打工》和《一笑抵千斤》深受观众喜爱。1989年,他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并在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可见其在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公众的认可。
作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的业务团长,武利平扎根于内蒙古的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多领域的涉猎,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喜剧演员。他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在与刘晓庆合作的《武则天》中,他饰演的大太监王公公角色,凭借其自然、贴切的表演,赢得了包括《戏剧电影报》和《中国演员报》在内的诸多好评,被誉为1995年“飞天奖”最佳男配角的有力竞争者。
扩展资料
武利平,1961年出生于凉城县。1972年加入凉城县乌兰牧骑,成为一名年龄最小的乌兰牧骑队员。从艺后,他学过舞蹈,练过声乐,后又倾力钻研二人台艺术。1985年8月,任凉城县乌兰牧骑队长。9月任乌盟二人台实验剧团副团长。1992年7月,调任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副团长,1996年,任团长。1997年,当选为自治区政协委员。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理事。
三、武利平小品特点
武利平的戏曲小品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闻名,观赏后总能让人欢笑连连。他的表演技巧尤其出色,特别是反串女性角色,无论是中年妇女、青年女性还是老年妇女,他都能塑造得栩栩如生。例如在《喜上喜》、《卖油》和《摘花椒》这三部作品中,他展现了非凡的多面性。在首部剧中,他扮演了一位旧社会农村的朴实善良老妇人;第二部中,他则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追求致富的现代农村女性;而在第三部中,他化身为一位开朗风趣、善解人意的中年农妇。每一出戏,无论角色年龄和时代背景如何变化,武利平都能深入角色,赋予他们丰满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滑稽表演。
专家们对他的评价极高,称他具备了喜剧大师的优秀艺术特质,他的表演既诙谐幽默又不失真实。不同于许多演员只关注角色的外形和动作,甚至将其“丑化”来博取观众一笑,武利平更注重角色的内在塑造。他塑造的农村老妇人或是城镇青年妇女,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体,他的表演深入骨髓,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角色的情感深度,而非仅仅追求单纯的娱乐效果。
扩展资料
武利平,1961年出生于凉城县。1972年加入凉城县乌兰牧骑,成为一名年龄最小的乌兰牧骑队员。从艺后,他学过舞蹈,练过声乐,后又倾力钻研二人台艺术。1985年8月,任凉城县乌兰牧骑队长。9月任乌盟二人台实验剧团副团长。1992年7月,调任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副团长,1996年,任团长。1997年,当选为自治区政协委员。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理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华对于武利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利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